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。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■孟克 近年来,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快速稳健推进,制度体系不断完善,市场生态不断优化。但资本市场归根结底是一个“投资市场”,其根本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,促进资本形成,为投资者实现合理回报。投资者是否有赢利意识,不仅关系到市场信心,也关系到资本市场发展的质量。在近日发布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中,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他在题为《提高资本市场体系综合性和适应性》的署名文章中提出,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回归投资者意识,更加积极地开展现金分红、股票回购和注销。它是资本市场的基础,也是投资者分享成长成果的主要手段。从经济上讲,真正伟大的公司不仅要创造利润,还要尊重和回报投资者。近年来,强调股东权利的上市公司通过分红、股票回购等方式向投资者返还“真金白银”的案例越来越多。数据显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上市公司通过分红、股票回购等方式向投资者派发“红包”共计10.6万亿元,较“十三五”期间增长80%以上,相当于同期首次公开发行及再融资金额的2.07倍。这一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公司的大力支持。今年前三季度,上市公司营业利润总额53.46万亿元,净利润4.7万亿元,同比增长1.36%和5.50%。共有418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,占上市公司总数的近80%。销售额同比正增长的企业有3,182家,净利润为正的企业有2,467家,销售额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有1,957家。这充分体现了上市公司作为各行业龙头的强大竞争力和发展韧性。投资者会回归吗?不仅靠企业意识,更需要制度保障。近年来,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持续完善分红制度,发布现金分红指引,优化激励机制,对长期不分红的公司进行监管约谈,推动营造“愿意分红、敢于分红、持续分红”的市场氛围。特别是提出了“取消回购”等创新方式,不仅提高了每股收益,还提高了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认知。赢回投资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“加减法”会计过程。从短期来看,股息会减少公司的现金储备。赢得长期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。投资者信心不仅提高了对企业的评价,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,也是促进企业在资本市场稳定、长期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展望未来,所有市场参与者要继续鼓励上市公司增强盈利意识,提高治理能力,优化分红机制,加快构建更加成熟、开放、透明、公平的资本市场体系。而这恰恰是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来自于我国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(编辑:蔡青)

中国经济网指出: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。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。仅供投资者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,风险自担。

你也可能喜欢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